最近,加拿大新潜艇舰队招标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韩国的竞标方再次重申承诺,若与德国竞争对手同样参与竞争,将在交付速度上更具优势,力争交付更多潜艇的总量更高、节奏更快。韩华海洋有限公司在一份正式声明中表示,政府将竞标范围缩减至两家造船厂的决定,体现了对潜艇建造能力、工程实力与交付可靠性的一致关注。对手则是位于德国基尔市的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彼此的潜艇方案都被视为可能量级最大的竞争者,其潜在价值被业界普遍评估在200亿美元以上。
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最近的柏林会晤中,向德国总理弗里德里希·默茨确认,投标方从原本的四家缩减至两家,形成了更为集中的竞争格局。会后,卡尼还参观了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的造船工厂,了解其制造线的关键工艺与流程控制,并在同日披露,秋季将对韩国的造船基地进行实地访问,以全面评估其产能与供应链稳定性。卡尼强调,最终选择韩华海洋与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源于两家在“潜艇建造能力和类型”方面均已达到加拿大海军所需的高标准,具备满足多变任务需求的技术底座与经验积累。
展开剩余65%韩方公司正在积极向加拿大政府推销KSS-III潜艇,并提交了一份详尽的作战与建造方案。声明中还提到,与现代重工有限公司的深度合作,将显著降低成本、优化生产周期,并在整体舰队交付上实现更高的时效性。韩方进一步阐释:若能在2026年签署正式合同,他们有望在2035年前交付四艘KSS-III潜艇,全面替代加拿大现役维多利亚级潜艇的役期,从而实现长期的战备升级与维护成本的显著下降。
加拿大方面在2035年前希望实现首艘潜艇的交付,确保新的舰队在该时间节点前完成列装与海试。韩方据此估算,在若干老化舰队提前退役的前提下,相关维护与支持成本可节省大约10亿美元的开支。另一方面,蒂森克虏伯海洋系统公司最近在基尔向卡尼及其内阁成员提交的报告中提出,若按其计划,首艘潜艇可能在2034年前后交付,第二艘则在2037年前后完成。韩国方面在最新声明中作出回应,称不仅能够在旧舰队退役前完成首批四艘潜艇的交付,还能以年均一艘的速度再交付另外八艘,总计十二艘潜艇最高可在2043年之前全部准备就绪。韩华海洋在声明中直言:“没有任何其他竞争者能够接近这一交货时间表。”自由党政府将推动实现加拿大贸易关系多元化作为优先目标,并致力于通过重建国防工业基础来支撑经济增长。韩方还表达了希望与加拿大政府在国防、航天、可持续能源及关键矿产领域建立稳固且长期的伙伴关系。
卡尼表示政府将坚持公平透明的遴选程序。一位随团出访欧洲的政府高级官员透露,联邦内阁正在权衡是否要求提案提交更加全面、更加详细的材料,或者直接与优先竞标方进入谈判阶段。尽管讨论正在进行,最快也要等到明年才会就最终的合作对象作出决定。国防部长大卫·麦坚迪则指出,交付时间表只是诸多考量中的一个因素,其他因素同样重要:“我不确定这是否会成为决定性因素。”他在拉脱维亚视察执行北约任务的加拿大部队时强调,及时性是一个关键点,互操作性、北极地区的使用需求以及其他优先事项也将被纳入综合评估。无论最终采用何种提案,加拿大政府都希望将本国工业利益置于核心位置,以实现对国内产业的长期促进。
德国蒂森克虏伯海事系统公司在未来十数年内可能只能交付两到三艘潜艇的原因之一,是它们已经承担了为德国和挪威两国打造的共计12艘潜艇的重大任务。这一产能分配限制,使得公司在较长周期内难以大幅扩充交付量。与此同时,韩国的防务专家指出,欧洲在经历30多年生产线停摆后,仍在努力研究重新装备的路径。韩国产业经济与贸易研究院的专家对CBC新闻表示,欧洲的供应链相对脆弱,诸如德国和法国试图独立开发武器系统,但在关键部件采购方面受限,无法完全依赖内部市场的情况仍在持续,这意味着他们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来逐步建立全面自给的国防供应能力。
发布于:天津市联丰优配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